內容簡介
"★ 《金融時報》與麥肯錫年度最佳商業書入圍 ★
★ Amazon.com商業與領導類年度選書 ★
★ 《財富管理》雜誌最佳商業圖書 ★

不說行話、不算公式、不看圖表,
結合藝術、文學、音樂、宗教和電影,教你活用金融原則,
處理愛情、工作、婚姻、人際等問題,讓你過得更好。
  
2008年金融海嘯後,金融界貪婪、欺騙的形象,使社會累積許多不滿,金融市場也常被認為跟人文修養背道而馳。大眾詆毀金融界已是家常便飯,以為金融概念不能為世界帶來多少價值,背後也沒什麼大智慧。
然而哈佛商學院暨法學院教授米希爾.德賽指出,金融概念對人生的影響處於重要的核心位置,可說食、衣、住、行、育、樂,都離不開。

2015年,他受邀為哈佛商學院管理碩士班發表一場畢業演講,題目為「金融的智慧」,用人文角度釐清金融對生活的影響。該場演講得到畢業生的廣大迴響,也因此催生這本書。

德賽教授從人文觀點解析金融概念,捕捉金融平易近人的一面:

 文學──《傲慢與偏見》主角伊麗莎白.班奈特,是傑出的風險管理者
 藝術──美國當代藝術家傑夫.昆斯,是融資槓桿的倡導者
 電影──以美國導演梅爾.布魯克斯的《金牌製片人》闡述受託人的責任

德賽教授發現,金融概念也為日常生活中的關鍵問題,提供答案:

 保險,是了解人生的核心架構──風險無所不在,但整體可預測
 不懂「資本資產定價模式」?看看你的人脈就秒懂
 如何創造「價值」,又該怎麼衡量?
 從企業合併看戀愛關係──婚姻是經濟利益的結合,歷史常見
 「債」不只是金錢,還有人際牽絆
 破產,讓人坦然面對失敗

金融活動隨處可見,從消費、教育、保險、退休、住房等各方面都是。
本書猶如一堂揉合文學、歷史、哲學、音樂、電影和宗教的金融課,不僅助你評估生命中的風險與報酬,甚至有能力抵抗貪婪的誘惑。
"